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银行业2078亿大注,金融科技&业务俩张皮现象
银行业2078亿大注,金融科技&业务俩张皮现象
2021-09-18 10:14:18 作者:admin

写在前面

数字化转型早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进入被价值驱动的新阶段。原先一些徘徊的企业领导者对大规模转型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开始纷纷追求数字化加速和落地效果。

信息化程度一向深入的银行业自然是不甘示弱。在过去的2020年,银行业开始逐渐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站在战略高度推进数字化进程。

国内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2020年,面对突发疫情及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变化,银行业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核心力量,在大力推进实体经济落地的同时,积极应对风险、实践创新,大手笔“下注”金融科技,并以此推动业务增长。

2021年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分别为2078亿元和351亿元,同比增长20%和27%。

此外,国内五家大型银行均成立了专门的金融科技公司,电子支付、数字信贷、线上保险等数字化业务也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

2078亿大注、科技投入持续增长

近期发布的银行业2020年年报也透露出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诸多看点。

具体而言,2020年,六大行科技投入合计956.86亿元,可谓银行业科技投入的领头羊,占据银行业该项投入的半壁江山。对比去年科技投入数据,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均有超过四成的涨幅,分别达到45.5%、43.1%、43.4%。

除开六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科技投入决心也不容小觑。招商银行2020年信息科技投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19.12亿元,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2020年科技投入均超50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3.56%、2.91%和3.61%

IDC曾在2018年预测,2020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将达到1351亿元。而事实上,仅银行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投入就高达2078亿元,远超两年前机构预测的结果。

这一数据客观证明了银行业对科技实力建设的空前重视,这也体现在年报数据中科技投入这一类数据的逐年扩大上。

金融科技&业务融合加速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博士在《加速数字化创新与转型》报告和访谈中曾表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关键赋能还是应当重视四大技术能力(即ABCD四大技术能力),技术将成为其变化当中的重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观察银行金融科技应用可以发现,技术与业务的“两张皮”现象十分普遍。

这一状况在2020年出现转变。

· 金融科技ABCD四大技术 ·

                                                                                             · 金融科技ABCD四大技术 ·


从各银行年报中可以得出结论: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已经脱离了谈及必称“ABCD”四大技术能力的“务虚”阶段,进入了更加务实的进程
银行业纷纷开始致力于技术应用与业务开展的紧密结合,将金融科技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建设,落地于促进业务增长、提升客户体验。

银行业“云化”竞逐潮起

银行业纷纷开始致力于技术应用与业务开展的紧密结合,将金融科技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建设,落地于促进业务增长、提升客户体验。
202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内涵作出正式公开解读和阐释,云计算被明确纳入新基建范畴。
早前,云计算技术以其高弹性和灵活性在各个行业迅速普及。同时也作为金融科技四大技术核心部分,是银行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过程中扮演举重若轻的角色。
例如,建设银行大力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实施,全面展开技术中台建设,基于“建行云”打造敏捷、智能、云化的金融级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农业银行以联合创新为基础,数据治理体系、数据标准与数据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逐步优化分布式核心系统、数字化云平台;招商银行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战略演进路径,深入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和3.0经营模式升级...

与此同时,大型金融企业积极构建云平台,在搭建自用私有云的同时将冗余的计算资源向有服务需求的中小型金融企业开放,形成专供金融机构使用的金融云服务模式。
银行在制定上云策略时,不仅仅要技术架构、考虑风险和系统迁移的可操作性,还要考虑上云以后的系统运维。
随着公有云、私有云相继落地,使得银行业数据中心资源规模急剧增加、资源使用/变更率提高,这也导致云上云下如何打通、资源供给如何快速响应、跨云场景如何落地等问题,固有运维模式很难适应这一变化。

携手银行客户漫步2078亿数字蓝海

通过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化、云化、智能化、集约化的数据中心运维成为了银行业内共识。

在数字化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银行机构也十分关注业务的稳定性及敏捷性。在与广通优云在金融科技落地过程中携手共创,一同探讨数据中心运维如何在保障业务稳定的同时,不断加深融合并挖掘运维驱动、赋能业务的无限可能。

广通优云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化运维服务商。其旗下的优云运维中台推出后,在银行业客户端广受好评。先后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光大银行等数十家国有制、股份制及城农商行处得到普遍应用,是经过客户场景锤炼及实践认证的金融级坚实运维底座。

| 云上云下贯穿,打造一体化运维模式

银行业普遍存在混合云、多云IT环境,在运维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便是云上云下分离。

Image

                                                                          · UYUN 优云多云平台对接集成框架图 · 

广通优云通过统一采控管理实现VMware、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AWS等各类私有云、公有云资源以及传统物理环境的统一接入纳管。

利用服务目录、流程引擎、自动化编排、配置管理、数字运营等业务编排实现混合云、多云环境下资源(包括IaaS层、PaaS层、SaaS层资源)的自助化、合规化、敏捷化交付及运行维护,以场景化思路贯穿云上云下,实现一体化运维管理。

集约化管理让不少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银行业,其以计算单元为标准,大型数据中心的数量可达10万个以上,中型的可达1万-10万个。广通优云产品技术上逐步构建起可实现“指数增长”的能力。

在资源纳管层面,可以轻松保障10W+规模金融级多活数据中心,提供万级任务并发秒级采控调度能力。

在集约化运营层面,基于多租户、云原生、高并发的运维中台架构,分布式纳管各级IT资源,为总部运营提供全量数据,强化总部“运维大脑“以赋能各分支机构。

从案例规模来看,广通优云所服务的某大行数据中心,涵盖了4.5万台物理机、13万台虚拟机和上万个分支机构,创下业内成功落地的运维PaaS平台规模之最,已经成为银行业标杆。

| 科技数据治理,助力数字化运维转型

金融行业数据资源丰富,而且数字化业务发展蓬勃,对数据依赖程度高于其他行业。

大数据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起步早、发展快,已经成为银行金融科技的基础能力。广通优云基于对运维数据价值的理解和应用场景的思考,形成全栈式数据治理方案。

打通竖井工具、融合分散数据、创新数字场景,实现运维数据的统一采、接、存、管、析、用,实现对数据接入、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的管控。并可提供强大的数据算力,建立数据分析和共享体系,丰富数据消费场景,挖掘数据价值,突破大数据壁垒,构建零门槛数据分析能力,并以此驱动业务运行效率提升。

| 知识运营赋能,构建生态化运维体系

纵观各大银行2020年报不难发现,“平台+生态”建设词频出现率极高。

广通优云认为,运维服务和数字业务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打磨出足够好的产品。因此,在夯实运维底座、构建数据中心运维“操作系统”后,联动银行界客户,开始向上以场景化形式实现知识运营生态赋能。

建立运维中台组件服务标准和公共基础组件服务,不断建设、下沉共性组件,以便上层运维场景应用复用底层公共组件,避免重复能力建设,提高运维标准化能力,易于运维场景联动。

提倡“整合场景、融入场景、自建场景”的可持续运维积累策略,使得银行数据中心不断积累运维能力、丰富运维场景、迭代化发展,不断自主运营优化,赋能数字化运营。

写在最后

2020年,一系列金融科技配套政策的陆续发布、疫情的反向推动、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和完善,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提供了许多正向条件。

2021年,《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收官之年,同样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伴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深入,以及近年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一措,中国版“监管沙盒”落地,数字化背后的一大片蓝海涌入银行乃至金融行业。

2078亿只是这片数字经济蓝海的一个开端,广通优云将始终携手银行客户共研创新,迎接挑战,不断挖掘2078亿数字背后的技术及业务价值,助力银行业实现降本增效,驱动数字化转型。

返回列表
回到顶部